為什麼霸凌者可能是最自卑的人?揭祕霸凌現象後的心理討論
- metimetwpodcast
- Jun 12, 2024
- 3 min read
從自卑到攻擊:揭祕霸凌現象後的心理討論
在現代社會中,霸凌行為已成為一個普遍且嚴重的問題。這不僅影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還會對整體社會環境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霸凌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幫助讀者理解自卑感、社會學習理論、防衛機制等概念,並提供實用的建議來應對這些挑戰。

自卑情結與阿德勒理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理論強調自卑感作為推動個人追求成功和優越性的主要動力。阿德勒認為,當個體感到自卑時,他們會通過努力實現優越來克服這種感覺。然而,當這種追求失衡時,可能會導致攻擊性行為,以貶低他人來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Choi & Park, 2021】【Funder, 1997】。

阿德勒的理論強調了個體如何在面對自卑感時,通過補償行為來彌補這些感受。例如,一些霸凌者可能會通過攻擊他人來掩蓋自己的不安全感,試圖在他人面前顯得更強大和有自信。
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會學習理論指出,人們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後果來學習和模仿行為。如果一個人看到攻擊行為被獎勵,他們更有可能模仿這種行為。這在霸凌行為中尤為明顯,特別是在感到自卑和不安全的情況下【Bandura, 1977】。
社會學習理論還強調了環境和社會因素在塑造行為中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在家庭或學校中看到攻擊行為被接受或獎勵,他們可能會認為這種行為是獲得認同和地位的一種方式。

自尊與攻擊性的關聯
心理學研究顯示,自尊低下的人更容易採取攻擊性行為來保護自己的自我形象。Baumeister、Smart和Boden的研究發現,當個體感到自尊受到威脅時,他們可能會通過攻擊他人來恢復或提升自尊【Baumeister, Smart, & Boden, 1996】。

這種防衛機制反映了個體深層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理解這些機制對於預防和應對霸凌行為至關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自我認知和自我接受來減少這種防衛性的攻擊行為。
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行為理論強調,負面的自我對話和認知扭曲是導致攻擊性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個體感到自卑時,他們可能會通過攻擊他人來緩解這種感覺。認知行為療法(CBT)通過改變這些負面認知來減少攻擊性行為【Di Giuseppe & Perry, 2021】【Cramer, 2015】。

改變認知模式是改善行為的重要步驟。通過CBT,個體可以學習如何識別和挑戰負面思維模式,從而改變行為反應,減少攻擊性。
實證研究
研究顯示,青少年中的自卑感與攻擊性行為呈正相關。這表明自卑不僅影響成人,也深刻影響青少年的社交行為【Stoddard et al., 2015】。這些研究強調了在早期教育和干預中重視心理健康和自尊建設的重要性。

研究還指出,干預措施應該包括提升自尊和情緒管理技能,這對於預防霸凌行為和促進健康的社交互動至關重要。
結論
本文探討了霸凌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包括自卑情結、社會學習理論、防衛機制和認知行為理論。我們學會了如何理解和應對這些挑戰,並採取積極措施來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社交行為。理解這些理論和機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防和處理霸凌行為,創造更健康和支持的社會環境。
社會資源
參考資料
Choi B, Park S. Bullying Perpetration, Victimization, and Low Self-esteem: Examining Their Relationship Over Time. J Youth Adolesc. 2021 Apr;50(4):739-752. doi: 10.1007/s10964-020-01379-8. Epub 2021 Jan 11. PMID: 33428081.
Funder, D. C. (1997). The personality puzzle. W W Norton & Co.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Prentice Hall.
Baumeister, R. F., Smart, L., & Boden, J. M. (1996).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 Psychological Review, 103(1), 5-33.
Di Giuseppe M, Perry JC. The Hierarchy of Defense Mechanisms: Assessing Defensive Functioning With the Defense Mechanisms Rating Scales Q-Sort. Front Psychol. 2021 Oct 15;12:718440. doi: 10.3389/fpsyg.2021.718440. PMID: 34721167; PMCID: PMC8555762.
Cramer P. Defense mechanisms: 40 years of empirical research. J Pers Assess. 2015;97(2):114-22. doi: 10.1080/00223891.2014.947997. Epub 2014 Aug 26. PMID: 25157632.
Stoddard SA, McMorris BJ, Sieving RE. Do social connections and hope matter in predicting early adolescent violence? Am J Community Psychol. 2015 Sep;56(1-2):175-86. doi: 10.1007/s10464-015-9742-8. Epub 2015 Jul 8. PMID: 26148736.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