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13 增強自信的不二法門:原來光完成任務也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專注於當下生活的不二法則
- metimetwpodcast
- Jun 17, 2024
- 4 min read
自我效能感與自信心:第13集《Me Time Podcast》的補充探討
歡迎來到《Me Time Podcast》第13集的補充文章。在這一集中,我們的主持人Anna和特別來賓Grace深入探討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力量及其與自信心的緊密聯繫。這篇文章將進一步擴展節目中的討論內容,並通過具體案例來闡明這些概念的應用。
自我效能感的定義與來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無論是學業、職場還是人際關係,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自信心(self-confidence)。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自我效能感的力量及其與自信心的緊密聯繫,並通過一個真實案例來闡明這些概念的應用。

自我效能感是由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能夠成功完成特定任務的信心(Bandura, 1977)。這種感覺來源於多個方面,包括過去的成功經驗、他人的鼓勵與支持,以及對自己情緒狀態的評估。擁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面對挑戰時更加堅持不懈,並能夠從挫折中迅速恢復(Maddux & Gosselin, 2012)。
Anna的童年經歷:從補習班到自信心的建立
在第13集中,Anna分享了她在童年時期的一次補習班經歷,這次經歷成為她理解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重要契機。當時,她面臨了一次困難的數學測試,起初她感到極度不安和缺乏信心。然而,通過補習班老師的鼓勵和同學們的支持,Anna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並最終成功通過了測試。

這次經歷讓Anna深刻體會到自我效能感的力量。她學會了如何在面對困難時,通過積極的自我對話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來提升自信心。這種自信心的建立不僅僅是來自於一次成功,而是來自於持續的努力和對自我能力的信任(Pajares, 1996)。
自我效能感與自信心的相互作用
在探討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時,我們需要了解這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自我效能感可以被視為自信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直接影響我們在面對挑戰時的態度和行為(Schunk &DiBenedetto, 2020)。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增強個人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冷静和堅定。
同時,自信心也反過來影響自我效能感。當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時,更容易在新挑戰中取得成功,從而進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這種良性循環有助於我們不斷成長和進步(Zimmerman, 2000)。

自信心量表的爭議與心理測驗的應用
在節目中,Grace提到,自信心量表是一種常見的評估工具,用於測量個體的自信水平。然而,這些測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一直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者認為,自信心量表可能過於簡化了自信心這一複雜的心理特質,難以全面反映個體的真實狀況(Judge & Bono, 2001)。
市面上流行的心理測驗,如MBTI和自信心量表,經常被用於職場招聘和個人發展。然而,這些測驗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經常受到質疑。雖然它們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但我們不應過於依賴這些工具,而應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Myers & Myers, 1995)。
心理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除了討論理論,我們也可以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心理學知識來尋求改進和個人發展。每天進行自我反思,記錄自己在面對挑戰時的感受和反應,並通過不斷調整來提升自我效能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Gist & Mitchell, 1992)。
例如,在職場中,通過設立具體可行的目標,並不斷給自己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增強自信心和工作效率。這些方法不僅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也提升了整體生活質量(Luthans, Youssef, & Avolio, 2007)。

結語
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是我們在面對生活挑戰時不可或缺的心理資源。通過理解這些概念,並學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它們,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困難,實現個人成長。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你提供啟發,幫助你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有力。
如欲進一步了解這些概念,歡迎收聽《Me Time Podcast》第13集,讓Anna和Grace帶你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心理學理論及其實際應用。
參考資料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Maddux, J. E., & Gosselin, J. T. (2012). Self-efficacy. In M. R. Leary & J. P. Tangney (Eds.), 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 (2nd ed., pp. 198-224).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Pajares, F. (1996).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academic setting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4), 543-578.
Schunk, D. H., & DiBenedetto, M. K. (2020). Motivation and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0, 101832.
Zimmerman, B. J. (2000).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1), 82-91.
Judge, T. A., & Bono, J. E. (2001). 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6(1), 80-92.
Myers, I. B., & Myers, P. B. (1995). Gifts differing: 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type. Mountain View, CA: Davies-Black Publishing.
Gist, M. E., & Mitchell, T. R. (1992). Self-efficacy: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ts determinants and malleabil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7(2), 183-211.
Luthans, F., Youssef, C. M., &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mments